2014年烟台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结构调整稳中有进

12.02.2015  12:50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烟台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在合理区间,综合实力再上新水平,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发展质量跃上新台阶。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运行的矛盾和困难依然较多。
  一、2014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GDP)突破6000亿元,达到6002.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3年增长9.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个和0.4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201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441.27亿元,同比增长3.9%,与2013年持平。粮食生产实现丰收,全年粮食总产262.98万吨,同比增长0.6%,水果产量515.84万吨,水产品产量191.11万吨,蔬菜产量210.49万吨,分别增长1.4%、1.2%和4.7%;肉、蛋、奶产量分别为50.00万吨、23.93万吨和21.03万吨,分别增长1.5%、-1.8%和1.4%。
  (二)工业经济稳中趋缓。2014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2898.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与全省持平,比全国高1.3个百分点,增速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下降4.9%,集体企业增长7.2%,股份制企业增长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1.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速继续小幅滑落,降至6.9%;重工业增速基本稳定,增长10.4%。分行业看,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4个较上年保持正增长,但增速回落明显,有21个行业增速同比有所回落。全年全市工业用电323.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全市工业实现国内增值税税收142.41亿元,同比增长6.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8.95%,同比提高0.23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稳步发展。2014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48.46亿元,增长10.4%,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快于全部工业1.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5.9%,金融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1.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增长7.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增长6.4%。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降。201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01.06亿元,增长15.9%,增速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0.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3106.73亿元,同比增长17.7%。全年全市在建项目3689个,同比增长10.5%;其中新开工项目2631个,同比增长13.6%。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11.80亿元,增长5.8%,增速较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全年全市房屋新开工面积1022.5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4.7%。商品房销售面积826.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7%。商品房销售额559.49亿元,同比下降17.0%。
  (五)消费市场平稳运行。201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7.65亿元,同比增长12.7%,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85.93亿元,同比增长12.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00.35亿元,同比增长12.5%;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77.30亿元,同比增长13.4%。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06.74亿元,同比增长14.9%;商品零售2170.91亿元,同比增长12.4%。从限额以上单位分类商品零售情况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4.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2.7%,金银珠宝类增长9.3%,汽车类增长12.1%,通讯器材类下降28.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7.6%。电子商务蓬勃兴起,全年全市网上零售额228.5亿元,增长57.6%。截止年底,烟台市在淘宝、京东、1号店等第三方平台上的网络卖家达到5.49万家,其中活跃用户2.93万家,占全省的9.46%,网店数位居全省第二。
  (六)外经贸平稳增长。2014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527.52亿美元,增长7.6%;出口294.04亿美元,增长0.8%;进口233.48亿美元,增长17.7%。进出口和进口增幅分别高于全省3.6个和17.7个百分点;由于出口四季度大幅下降,致使出口全年增速低于全省7.1个百分点。2014年,全市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20个,同比下降14.7%;合同外资26.45亿美元,同比增长1.7%;实际到账外资17.69亿美元,同比增长10.2%。
  (七)财税增收情况较好。2014年,全市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90.16亿元,同比增长12.1%,高出全省1.9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393.23亿元,增长13.8%。分税种看,增值税增长24.8%,营业税增长8.1%,企业所得税增长4.8%,个人所得税下降19.4%。2014年,全市实现国地税总收入848.86亿元,同比增长6.0%,较2013年回落1.0个百分点。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330.42亿元,同比增长14.2%,增幅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海关代征税收156.97亿元,同比下降11.8%,降幅同比扩大1.2个百分点;地税完成收入361.47亿元,增长8.4%,增幅同比回落9.4个百分点。
  (八)金融市场整体平稳。201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026.46亿元,同比增长7.1%,较去年同期回落5.9个百分点;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65.76亿元,同比少增158.35亿元,年内各月新增额均少于同期。201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135.82亿元,同比增长6.7%,较去年同期回落7.2个百分点;全年新增人民币存款385.28亿元,同比少增307.97亿元;年末居民储蓄存款达到3401.90亿元,同比增长10.5%。
  (九)市场价格涨幅较低。2014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基本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比2013年上升0.1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继续呈现“七涨一跌”的态势:食品涨2.2%、烟酒涨1.2%、衣着涨3.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涨1.0%、交通和通信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涨1.5%、居住涨3.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降0.3%。2014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0%。出厂价格指数高于购进价格指数0.1个百分点,继续顺差运行。
  (十)居民收入持续稳增,就业总体稳定。2014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91元,同比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16656元,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2014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8.8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8个百分点。
  二、平稳运行中实现提质增效
  2014年,在经济整体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烟台市经济出现了一些适应新常态的积极变化,“降速转轨”与“降速提效”的效果开始部分显现。
  (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是工业转调升级取得新进展。工业科技创新加快。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2.3%,占比达40.70%,比年初提升0.6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2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达到45.7%,较2013年提升2.3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2014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增速分别高于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1.3个和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9.1%,比2013年提高1.4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现代汽车研发中心、富士康研发中心加快建设,新增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企业院士工作站6家、企业技术中心17家;华恒融资租赁公司成为全省最大的外资融资租赁项目,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烟台分行获批,新增村镇银行2家、各类新型金融组织43家。服务业在支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更大作用。三是节能降耗成效显著。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165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7%,增速同比回落14.9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将超额完成下降3.3%的目标任务。
  (二)需求结构不断优化。一是投资结构持续改善。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超过二产。2014年,全市服务业投资2460.11亿元,比2013年增长19.4%,增速快于第二产业8.7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0.6%,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且高于制造业4.5个百分点。全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494.77亿元,增长16.2%,高于全部投资0.3个百分点。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较快增长,完成投资170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二是消费层次有所提升。消费结构开始呈现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从基本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的特征。信息、医疗、娱乐等服务型消费增长加速,回升明显。2014年,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中西药品类、儿童玩具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16.2%、16.5%,均高于吃、穿、用等基本消费商品。体育、娱乐用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速同比分别回升8.1个、14.7个百分点。三是对外开放水平提高。贸易伙伴趋于多元化。2014年,全市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均实现增长,其中韩国、欧洲、美国等传统市场分别增长20.2%、10.9%和12.1%,大洋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分别增长19.7%和15.3%;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成为进出口主导。2014年,全市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分别为357.00亿美元和235.53亿美元,分别增长16.0%和19.4%;“引进来”和“走出去”统筹推进。全年全市新批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68个,合同外资12.0亿美元,占全市45.5%。增资项目202个,合同外资增资额9.6亿美元,增长36.3%。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营业额和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分别增长16.2%、23.5%和49.0%,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7个、14.4个和9.6个百分点。
  (三)提质增效稳步前行。一是财税质量持续提高。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3.0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8.2%,比2013年提升了0.4个;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比达到80.2%,比2013年提高3.0个百分点。二是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1.4%,快于城市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3年的2.20:1缩小至2014年的2.15:1,连续五年呈缩小态势。三是创新引领进一步强化。全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9家。全年新增发明专利申请3848件,新增发明专利授权675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059件,上升14.8%。烟台市参与的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27个项目(人)获得201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
  (四)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制定出台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系列指导意见,扎实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加大,市级层面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精简49.8%。“营改增”试点政策全面落实,累计减税10.7亿元,有力促进了服务业发展。全面实施企业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非公经济发展。全年新登记企业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101.1%和127.9%。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014年全市非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3698.47亿元,比2013年增长10.2%,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长10.8%,分别高于GDP增速1.1个、1.7个百分点。
  三、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受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和国内“三期”叠加影响,当前烟台市经济运行动力依然不足,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受宏观经济走弱影响,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烟台市经济发展尽管放在全国大环境中表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普遍下滑,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2014年,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同比分别回落1.1个、1.9个、0.8个、4.2个和0.5个百分点。
  (二)受内生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后劲压力较大。受宏观经济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工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放缓,重大项目跟进不足。2014年,工业投资增长10.9%,回落5.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8%,回落1.1个百分点;2014年月度新增“四上”企业中,工业、贸易和服务业仅新增34家且普遍规模较小。传统消费业态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市场消费整体低迷。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创近10年来新低;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金银珠宝和日用品零售额增速同比分别回落9.8个、20.7个和7.7个百分点。
  (三)受市场需求萎缩影响,实体经济运行压力较大。截至2014年12月,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分月累计连续33个月同比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7.6%,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达88.3元,同比增加0.5元;工业应收账款增长13.6%,高于主营业务收入6.5个百分点。受需求不足、价格下行、成本上升多重挤压,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1%,同比回落5.5个百分点;利润增长3.5%,回落9个百分点。
  (四)房地产市场仍处调整期。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比上年回落11.1个百分点。“认贷不认房”政策落地以及全面非对称降息实施的利好对烟台房市影响甚微,全市房地产仍处于下行轨道,销售库存压力加大、房屋价格回落的局面逐步恶化,全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降幅不断扩大,分别下降17.0%和26.7%,待售面积同比增长33.4%。价格方面,从6月份开始,烟台新建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由正转负,新建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增速不断回落,全年分别增长3.1%和1.4%。受商品房市场成交量萎缩和银行信贷收紧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开发资金到位情况不乐观。房地产开发项目本年到位资金下降11.6%,比上年回落23.7个百分点,低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17.4个百分点,其中利用外资、企业自筹资金分别增长10.5%和1.7%,国内贷款和其他资金来源分别下降23.6%和25.6%。
  (五)农业增长制约因素增多。一是不断提高的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受到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压制。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不断攀升直接拉高了农业生产成本,但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高于进口价格,除非国家财政补贴持续提高,否则国内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不能实现有效转移,从而反制农业生产。二是农业现代化“短板”仍较为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在农村。三是资源环境双重压力制约农业持续发展。农业资源禀赋不足且生产过程中过度依赖农药和化肥的投入,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四是信息不对称、补贴策略和时机不准确、区域性垄断等问题仍存在。
  四、2015年经济发展展望及建议
  2015年将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全面推进的关键年,也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全面步入“攻坚期”的一年。增速的持续下滑、结构的持续调整、房地产进一步的周期调整及改革力度的全面提升,决定了2015年不仅是经济转型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也是“新常态”中最艰难的一年。2015年,烟台所处的经济环境依然比较复杂严峻。
  从国际环境来看,2015年全球要继续面对前期危机的遗留问题和经济前景不明朗的威胁,主要经济体将呈现分化发展、不均衡复苏的态势。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震荡,以石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持续低迷,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下行风险依旧较大。
  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国经济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产能过剩、结构调整阵痛显现,经济下行压力短期内难以消除。2015年1月份制造业PMI预览值为49.8%,受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降至荣枯线之下。但国家仍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深化改革继续实施以及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支撑。从经济发展动力看,消费市场中,公务、集团消费压缩,常规消费热点缺失的现状短期之内仍难以改变,但国家将从增加收入、健全社保和优化环境等角度入手,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信心和意愿,以多点支撑的消费格局保持市场的稳定性,发挥好消费托底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投资方面,密集批复的基础建设稳定了经济增长预期;出口方面,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中,美国经济复苏预期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盛、荷兰国际集团等机构的肯定,其向好的经济形势和持续升值的美元为我国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国际环境中尚存许多不稳定因素,出口不确定性不可避免。
  目前,全市正处于由科学认识新常态向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过渡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爬坡过坎、走在前列、取得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提质增效升级的双成效,仍需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深化对外开放、激发市场活力,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以实际付出换取短板补齐、弱势做强。
  (一)深化改革,优化环境,释放发展活力。以深化改革、激发市场内生动力作为适应、引领新常态的重要抓手。加快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市级层面可推行、可操作的领域和环节入手,加快出台落实改革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多层面改革试点,充分释放改革红利,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推进实行以法制为基础的市场监管,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二)推动结构调整升级。以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快发展服务业为突破口,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紧紧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5510”工程,加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培育,不断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利用倒逼机制促进制造业的高端化提升,加速技改工程。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提供发展机遇。加快重点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公共服务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继续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农村改革,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以更大力度突出创新驱动。烟台要实现由大转强的突破,实现“一个率先、三个坐标、三个跨越”的目标,加快把烟台建设成为蓝色、文明、幸福之都,突破口在创新,落脚点也在创新。通过促进企业发展,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内力,突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在经济与科技之间找到了交汇点;通过强化服务,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的创新外援,坚定不移地“抓创新促发展”,着力建立机制、搭建平台,为科技、商业、金融等领域创新创造有利条件;通过浓厚氛围,形成以创新为荣的社会环境,不断强化政府自身的创新,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以政府创新促进全社会创新。
  (四)提振实体经济发展活力。认真落实好各项结构性减税措施,为科技型、就业型、服务型小微企业减轻税负,重点探索引导基金、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财政支持方式。大力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不同规模、类型、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完善财税、担保、保险等政策支持体系和差异化监管措施,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的积极性。积极推进民间融资机构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等普惠金融组织健康发展,改善和优化民间融资市场资源配置,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领域,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企业以发行股票、债券的方式发展直接融资。
  (五)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潜心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按照“一二四五”发展思路的要求,充分发挥沿海的独特区位优势,深入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持之以恒地推进产业、市场、企业、园区和城市“五个国际化”,抢抓“一带一路”、中韩自贸区等战略机遇,把握合作发展、互利共赢主动权,不断提高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以成功获批烟台成功获批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为契机,积极探索跨境电子商务,促进外贸进一步转型升级,争创对外开放新优势。支持、引导县域经济对外开放,提高县域对外开放主动性、激发对外开放创造性。更加注重进口质量,扩大能源资源性产品、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同时,健全机制、深化改革、破除障碍,悉心优化对外对内开放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