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多点突破:全面推进学生选课走班教学

06.01.2015  10:54

  1月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15年首场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教育厅负责同志解读《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据介绍,《意见》旨在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新型关系,基本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强调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地位

  课程教学改革涉及到“培养什么样的人、以什么内容培养人、如何培养人”三方面的问题,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意见》提出,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德育综合改革,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目标融入各学科课程,实现全科育人。并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在中小学强化法治知识课程。

  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介绍,围绕这次课程改革,我省还将启动《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对整个德育改革做好顶层设计,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品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张志勇说。

  “这次课程改革不是过去大家理解的文化课程改革,而是文化、德育、艺术、体育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改革,它关心学生的体质健康、艺术发展、德育养成等方方面面。”张志勇介绍说,在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发展。《意见》提出,要注重学生的课程选择权,支持义务教育学校设立自主选课学习日,在高中阶段扩大学生选修学分的比重,全面推进学生选课走班教学。

  初中学考结果以等级或及格不及格呈现

  此次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意见》提出,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办法,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实行多次考试,考试结果以等级或及格、不及格方式呈现,考试机会不少于两次。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张琳说,这将打破“唯分数论”,不再“分分计较”,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过去以分数论英雄,学生、老师都围着分数转,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能实现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张琳说。

  在学业水平的考试内容上,增强了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逐步将艺术、体育和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实验操作技能纳入考试内容,2016年在全省推开。同时改革高中招生录取方式,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模式。并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由学校根据自身办学需要和办学特色制定录取方案,实行综合录取、特长录取和推荐录取等多种方式。

  张志勇介绍,在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上,明确以学生品德养成、身心健康、学习能力为主要评价内容,坚持常态化实施,客观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并以事实材料为佐证,切实做到有据可查。同时加强公开公示工作,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进行公示,相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近期,我省将制定出台《山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作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配套意见。

  学生课业负担监测等结果定期公布

  长久以来,以升学率为导向的应试教育扭曲了教育本质和价值追求,如何改革教育评价制度这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牛鼻子”,对教育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过去都是教育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老师,老师评价学生,评价的标准都是分数和升学率,社会第三方没有参与渠道。”省教育厅综合改革处处长张士俊说,此次改革,多元评价、第三方评价和加强社会监督非常重要。此次改革,要以“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将过去单纯按升学率评价学校改为按规范办学、创新发展评价学校,将过去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改为以师德和育人业绩评价教师,将过去以考试分数评价学生改为以全面发展评价学生,将过去教育部门单方评价改为社会多方参与评价。

  《意见》提出,完善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要健全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完善指标评价体系,从2015年起,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学生课业负担监测等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并改革学校校长评价制度,建立“底线管理+特色发展”的中小学办学评价体系,建立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同时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对学校办学水平、校长办学业绩、学生体质和课业负担等进行评价,建立学生、家长评价学校和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

上半年山东外贸三大指标跑赢全国 本外币两指标创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实现1.山东省新闻
山东旅游景点娱乐场所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
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日前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旅游景点和山东省新闻
山东:排污企业有了“环境健康体检报告”
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智慧监管系统日前上线试运行。山东省新闻